浅谈易经与汉字
姓名学是与易经和汉字分不开的,下面我们来简单说说:
八字分析预测是迷信吗?
世界千姿百态,丰富多彩,人们的人生遭遇和贫富贵贱各不相同,有的平安富足一生,有的坎坷贫贱一世。为什么会有如此差异?怎样预知未来,避凶趋吉?这就是四柱预测要研究的内容。
四柱俗称“八字”,就是用天干地支来标记一个人的出生年、月、日、时,如2002年1月11日10时32分出生的孩子,用干支标记为辛巳、辛丑、己卯、己巳八个字,分别称为年柱、月柱、日柱、时柱,就叫四柱。
八字预测是一门经验学,是《周易》(又叫易经)应用的一个分支。《周易》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,其内容丰富,包罗万象,是我们炎黄子孙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源泉,尤其在现代科学日益发达的今天,随着人们对宇宙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,越来越体现出其神奇魅力。
《周易》不是迷信,它通过阴阳五行的关系来揭示宇宙万物运动发展、对立统一的客观规律。《周易》不涉及鬼神之说,有此二字乃书中术语,并非一般鬼神之意。它分析事理、判断吉凶的依据是阴阳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,揭开这一神秘面纱,就会明白《周易》是不是迷信,八字预测是不是迷信。
周易是文化的源泉
《易经》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,是中国的古典哲学,它所涵盖的领域非常宽广,从大自然、社会生活、经济发展到人生规律无所不包。易经对探讨地球及人类本原、宇宙真谛、及事物的本质、运动发展规律,有多方面的哲理,对人们有广泛的指导作用。
易经留给人类最突出的成果是它的思维方式。思维科学是人类观察世界、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。易经的思维方式包括直观思维、形象思维、象数思维、逻辑思维、辩论思维。所以易经是中国思维科学的魂宝,是中国最优秀的文化遗产。
《易经》是中国文化最古老的典籍。历代正统派的学者,用很多不同的文字赞扬它,大致说来,推崇它为“群经之首”,致予无上的敬意。相反的,认为仅是古代的一部卜筮之书,近于巫祝的巫词,卑不足道。只是经过孔子的传述《周易》以后,又加上历代许多学者穿凿附会,才有了后世的盲从和崇敬。甚之,近代以来,还有许多类似的轻薄的讽刺。
无可否认的,《周易》原是上古卜筮的学术,但到了商、周之际,经过文王的整理和注述,把它由卜筮的范围,进入“天人之际”的学术领域,由此《周易》一书,便成了中国人文文化的基础。自东周以来,再经过孔子的研究和传述,同时又散为诸子百家学术思想的源泉,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。
因此,如要研究中国文化,无论是春秋、战国时期的儒、道、墨和诸子百家,乃至唐、宋以后的儒、佛、道等诸家之学,不从《易经》探研,便有数典忘祖之概了。
“易”的内涵,包括三个意义:
(一)易。就是简易、平易的意思。因为天地自然的法则,本来就是那样简朴而平易的。
(二)变易。认为天地自然的万事万物,以及人事,随时在交互变化之中,永无休止。但是这种变化的法则,却有其必然的准则可循,并非乱变。
(三)不易。天地自然的万事万物以及人事,虽然随时随地都在错综复杂,互为因果的变化中,但所变化者是其现象。而能变化的,却本自不易,至为简易。
所谓“易更三世”,是指(一)《连山易》(二)《归藏易》(三)《周易》
伏羲时代的易学是《连山易》,首先以艮卦开始,象征“山之出云,连绵不绝”。
黄帝时代的易学是《归藏易》,首先以坤卦开始,象征“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”。意思是指人类的文化和文明,都以大地为主,万物皆生于地,终又归藏于地。
周代人文文化的开始,便以现在留传的《周易》为宝典,首先先从乾、坤两卦开始,表示天地之间,以及“天人之际”的学问。
中华易经从伏羲发明到今已有七千年的历史。周易从西周时形成文字,距今也有近三千年了。在这历史长河中,中华易经经过中华民族先贤们的辛勤培育,已发展成一门完整的社会科学。
汉字与易理
道德经”说: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”,一切从“一”开始。
“说文解字”第一篇:“惟初太极,道立于一,造分天地,化成万物。”没有“一”也就没有万物。
“尚书大禹谟”,“惟精惟‘一’,允执厥中”,只有专一执守,才能不失中道。
“孙子兵法”,“运用之妙,存乎一心”,心无二用,二用则乱,一心一意,自有妙用。
大家如果到过甘肃天水市的伏羲庙,可以看到有幅“一画开天”的巨幅画像,普天之下,只有伏羲出生地的天水伏羲庙,才有这张画。
没有“一”,那有一切!以现代科学家的大爆炸理论,那个“奇点”就是“一”,没有那个“奇点爆炸”就没有世界。
生命,也是由“一”开始,“单细胞生物”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“原生动物”,它是一切生命的开始。
汉字,当然也是由“一”开始,可谓“一画开字”,汉字不仅是中华古老文明的象征,而且更是人类文明的结晶,因她源于八卦,故具有八卦之象的全息功能。若从仓颉造字的黄帝时代算起,有五千年历史,这是我们中国人的谦虚;若从伏羲画八卦时开始算起,则有七千年的历史,而伏羲还并不是我们最老的老祖宗,以前还有天皇氏、地皇氏、人皇氏,这只有在伏羲故里深山老林的老人们才津津乐道此事。
在全国旅游圣地,麦积山石窟附近的交龙灵山,有一座规模颇大的“三皇殿”,三位老祖宗,天皇、地皇、人皇和女娲娘娘,还满面慈祥地坐在高台之上,这三位最老的老祖宗之前,还有一位老老祖宗盘古氏,据《辞源》载,作为神话人物,也只是代表《辞源》的看法,应该说是后人把盘古神化了。据一位不愿扬名的国学大师说,现在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,谦虚一点好,等几年他要站出来提供证据,中国的历史有二百多万年!这个不说,就说五千年文明史吗,五千余年,一脉相承地流传至今,中间虽经无数次的朝代更递,虽经过外族入主中原,汉字不但没有因为外族的统治而消亡,相反将外族文化溶入到汉文化之中,(当然不是指文字),正如常秉义先生在他《周易与汉字》一书中所说:“这是因为汉字在完成‘成命百物’的历史使命时,与中国史前文化中枢易学符号发生内在联系的结果,换句话说,汉字的发明,使中国易学的符号系统,实现了从抽象数理符号卦爻称号、到具体物名文字符号汉字符号的过渡。
中国易学的卦符是一种象;主审者理、明理者象、对待者数、流行者气。这是中国易学的合理内核。汉字的发明,产生了一种能与语言相结合的、成为能书写具体事物的名称、表现具体名称对象事理的符号。所以,汉字不仅是记录当语的文字符号,而且是负载着古代知识和文化观念的全息标志”常秉义先生还有一个与萧启宏不谋而合的卓见,他们对汉字的形象、音韵、阴阳、向背之义作了如下的深刻地剖析:“汉字易符学认为,同形同宗,同音意同,把字形和字音都看作是象。形是象的阳面,音是象的阴面,字与字之间,都有一分为二、对立统一、互为其根、分层扩展的关系,它所表现的是一个八卦次序图的结构模型”。由此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:
(1)易学理论是中国传统理论的基石。
(2)汉字在易学思维的全面影响下,形成了道器浑一、阴阳合一、五常统一、形意象一、象数归一的表意表音文字。
如上所述,汉字的源头就在八卦之中,因而汉字也就蕴含着八卦的全息:天、地、太阳、月亮、雷、风、高山、陆地、海洋、川泽,也可以称之为“宇宙间的八大件”。这“八大件”的全息及其法则不仅可以从八卦中获得,也可以从汉字中获得。
因而,姓名学之起名是根据天人合一的原则,从象、数、理三个方面调整命局的平衡,达到最佳状态,再次要运用易经的观点选字、组合,并做美化处理,达到姓名、名称含义好、字形好、结构美、声音和谐动听,命主喜欢。从而起到吉祥的好名字,使之更加有利人生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