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去中国化”之姓名的思考

编辑:宝宝起名
浏览:43次
分享:
字体:

   在台湾当局将“大中至正”牌匾取下换上“自由广场”的名字后,作为嫡系曾孙蒋友柏(蒋孝勇之子)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,“置身‘蒋’外”的回答让很多深蓝群众感到失望。2007年12月27日,蒋友柏开通了他的博客“白木怡言”,就各界对于他在民进党操作“去蒋”、“移灵”等议题予以了回应。至2008年1月1日,该博客的点击量已超过30万,留言超过3000条。蒋友柏在开首《序》中指出自己因为姓“蒋”,所以“想要远离政治,但是只要我人在台湾,‘台湾政治’就会巴着我不放…”,直言自己对于“蒋”姓的无奈。

  在此,我想到一个有关于“名”和“姓”的问题。众所周知,人类的名和姓的发展是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的课题,名和姓的连用只是对于一个自然人社会特性的标记符号。但是,名字和姓有所不同的是,“名”是后天赋予的,“姓”则是更多的基于血缘关系的定义。“名”和“姓”的关系就宛如一个人的种族和国籍一样的关系:人的种族是不可以更改的,因为自从精子和卵子的结合,就表明了种族信息的传承;但是,人又可以不受种族的限制去申请别国的国籍,一旦取得别国的国籍,那么,尽管你是黄皮肤黑眼睛华夏血脉传人,但是你完全可以成为美国人、日本人或者爪哇人等等。

  正如蒋友柏在博客中所言,“蒋”姓让他出生以后很长时间感觉到“贵族”待遇,但是,在自己多年在为生活奔波后,才感觉到原本自己也只是一个“凡人”。他说:“‘蒋’已经是台湾历史的一部份,无论你喜欢或不喜欢,那个年代已经是历史,而历史是无法被抹灭或切割的。”又说:“评论两蒋在台湾的‘功与过’这件事应该交给历史以各个面向以及公正的学术态度去执行。我个人衷心的希望在这一连串的‘去蒋’行动之后,能够给台湾一个思考的空间,让我们的理智清楚的认知‘去蒋’是为了结束一个时代,为的是让我们进入一个更民主文明更适合人生存的‘后蒋’时代。”看得出,两蒋的后代对于台湾当局操作“去蒋”的百般厌恶和对当政者的无聊的无奈。

  蒋友柏没有提及他的“名”的由来,我想,该不是和闰土一样,“闰月生的,五行缺土,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。”但是,只因为他无可选择地生在了两蒋的家里,所以,一个普通的百家姓“蒋”就多了如此多的纷扰。“蒋”姓往上推,是出自于西周王朝姬姓。西汉有蒋诩,官至兖州刺史一职,以廉直著称;三国时代名臣蒋琬,被诸葛亮称为“社稷之器”;唐代有文学家蒋防;北宋有书法家蒋璨;南宋有词人蒋捷;清代有工诗善画的大学士蒋廷锡、戏曲家蒋士铨、词人蒋春霖、文学家蒋敦复等,所以,如果蒋友柏是普通人,此“蒋”非彼“蒋”,那么他完全可以像“俗人”一样地生活。如果他愿意“攀高枝”,他也完全可以吹嘘自己是和史上的任一“蒋”姓名人出于一脉,以之来“标榜”自己“祖宗非凡”和“血脉纯正”,但是,很不幸,他是两蒋的嫡系孙子!这一点,他没法去做选择,除非他的母亲不要走进蒋家,然后把他重新生一次!当然,这是不可能的事。

  由此想起对于当代台湾社会的一个操作“去中国化”的“名人”。我在数据库里做了搜索,“扁”做名,最早见于《史记》卷四周本纪第四:“十年,烈王崩,弟扁立。”“水扁”则有宋代吕胜己《感皇恩》:“秋意满江湖,雨轻风熟。上水扁舟片帆速。”其子“致中”的文字最早见于《后汉书》卷六三 李杜列传第五十三:“积敝之后,易致中兴,诚当沛然思惟善道。”我想,这是对“去中国化”和操作“去蒋”的该人的最大的讽刺!他的肤色、他的血脉无不证明他已经和这个民族和国家的关系,而他却信口开河予以否认,那么,给他的只能是两条道:滚出中国神圣的领土台湾;回娘胎让自己的母亲嫁一个美国人或是日本人或是甚至于一个猪猡,重新生一次自己,将自己的种彻底变一下!那么,此后不用说,自己就是一个非中国人的种!

  再想起一个故事:秦桧的孙子一次与朋友同游西湖,游到岳飞庙,看到呈跪态的秦桧夫妇塑像为千夫所指为万人唾骂的情景,不禁吟出两句诗:“人自宋后少名桧,我到坟前愧姓秦。”相似的道理,因为近代出了一个大汉奸汪精卫,自此以后再没有人起过“精卫”的名字。今天,在中华民族的繁衍史上,我敢说,百年万年以后,绝对没有人再起“水扁”做名字。作为耻辱的代名词,这两个字会让百世万世的华夏儿女予以唾弃!